把董卓对付袁绍的手段定性为暗箭有失偏颇,大概称之为应敌谋略更准确些;而王 允的糖衣炮弹则可以视作射出暗箭前的准备工作。
暗箭大多来自朋友,己方战壕后面射来的子弹才能准确地称之为暗箭,俗称“打黑 枪”,黑枪与暗箭往往是最致命的。
人人都不同程度的用暗箭瞄着别人,同时又被不知多少支暗箭瞄着,这是一个难以 有安全感的恐怖世界。
阳人大捷后的孙坚现在就是如此。
被孙坚的威名吓破了胆的西凉军再也没有了铁骑的威风,闻听孙坚的豫州军到,莫 不退避三舍,一时竟有林帅百万大军杀入关内的威风。孙坚的部队也随之膨胀迅速,兵 不招自来,平民百姓更懂得跟风趋势。
董卓吓傻了,战场上打不过,那就和谈吧,能落个划江而治也不错么。
于是董卓不惜血本向孙坚献媚:先送上自己的女儿,知道孙坚好这一口,孙坚十七 岁便霸王硬上弓,武略夺美人的英雄事迹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董卓当然听说过。
美色开路,后面跟上的是官位,干脆你自己把家人、亲戚开列个名单吧,政府让步 上不封顶,下无底线,最低也任命他个刺史郡守的干干。
不料孙坚却是个义勇双绝的人物、软硬不吃的家伙,他对董卓的献媚毫不动心,董 卓派来的政府和谈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李催带回了孙坚的义正辞严:“卓逆天无道,荡覆 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三国志。孙 破虏传》)
紧接着便以实际行动断绝了董卓一厢情愿的和谈梦想,亲自提大军攻克了洛阳的南 部门户大穀城,现在豫州军兵锋离洛阳仅九十里,京师克复指日可待。
暗箭就在这时候离弦了,拉弓的是袁术的左右亲信,他们对领导人袁术是相当负责 的,不避嫌疑向袁术敲响了警钟:袁哥,孙坚这小子如果占据洛阳,弄个黑社会啥的, 怕你以后就收拾不了了,这小子可不是善茬,咱得防着点。
执弓瞄准孙坚的是主子袁术,他一寻思,同志们说得有道理呀,立即从善如流地对 孙坚采取了有效的经济制裁措施。
目标是孙坚的软肋,你孙坚再怎么英雄无敌,部队总要吃饭吧?我断绝了你的军粮 供应,看你这仗怎么打?
老板就是老板,这一招还真卡住了孙坚的咽喉,孙坚不得不连夜乘马,直奔鲁阳, 拜见袁术。
见了袁术,孙坚激动异常。他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最 后干脆向袁术挑明了:“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 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三国志。孙破虏传》)
袁术心中心内有鬼,理屈词穷,不由怀愧。
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与吴起洒泪西 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
袁术倒也又一次从善如流,马上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支持孙坚宜将剩勇追穷寇, 誓将洛阳天翻地覆慨而慷。
关东联盟的发起人东郡太守桥瑁被自己的关东军战友的暗箭射中了要害,一命呜呼。
放箭的是兖州刺史刘岱,此人本来是个讲“孝悌仁恕”的谦谦君子,却对东郡太守 桥瑁有了偏见,杀了桥瑁,派人接管了桥瑁的地盘——什么偏见不偏见的?地盘才是硬 通货,发展才是硬道理。
刘岱杀性已起,杀了桥瑁还不算,还要杀韩馥。第二支暗箭射出:他还给冀州治中 刘子惠写了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 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后汉书。袁绍传》)
曹操也差点被自己部下的暗箭要了命。
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不是白送给了曹操四千装备齐整的部队吗?乱子就出 在这部分白得来的部队中:好好的国军干着,突然变成了杂牌军,而且这支部队既不关 饷,纪律又严,既不让抢老百姓,又不让抢大闺女,那当兵还有啥味道?干他一票,走 人!
入夜,这帮骨头里是土匪的国军开始行动了,一声呼啸,直扑曹操的中军大帐,射 人先射马,擒敌先擒王,叛军最懂得暗箭该首先射向哪里。
只是没料到这将来的曹丞相是个文武双全的角色,对中国功夫也相当有研究,曹操 年轻时双戟独闯张让府的英雄事迹大概没传到扬州,知己不知彼的叛乱部队这下吃到了 苦头。
曹操事逢突变,却临危不惧,单剑平叛,只身迎敌,冒自己中军帐大火而不顾,杀 贼众十余人叛军则溃散,镇压行动结束,计点兵额,开小差跑了三千多,陈温、周昕给 的扬州兵仅剩下了五百来人。
幸亏没来得及真上战场,带着这样一支爱对自己人开火的部队打仗,不丢命才真是 不合天理。
曹操现在深深体会到了建立一支嫡系部队的重要性、紧迫性。
曹操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也是大师级的暗箭高手,在此后不久,他的首支暗箭即 照样射向自己不久前的战友,司隶河内太守王匡中箭丧命。
曹操事后写的一首《蒿里行》诗,最能概括目前关东联盟内部暗箭乱发的情景: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读完这悲天悯民的诗句,我们也许会预感到,作者将是怎样的爱惜人民的生命,大 家不久就会看到的。
看到诗中曹操那愤怒的谴责——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谁能相信曹阿瞒这哥 们儿自己也是“自相戕”队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