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闲郡,休憩养病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范仲淹在邓州修缮亭台楼阁,游览风景,赋诗抒情,日子过得相对舒适从容。
邓州城东南隅洼地,往任知州曾在这里修湖成洲,种植花木,修建亭台,称“百花洲”。梅尧臣、欧阳修此前都有过描写百花洲的诗歌,如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二首》其一说:“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百花洲从此成为邓州风景秀丽、游人聚集之所在。范仲淹到邓州以后,闲暇时间再度修缮百花洲。引水入湖,修整花圃,在百花洲上建“嘉赏亭”、“菊台”等。百花洲面貌一新,更成为邓州百姓娱乐休闲的好场所。范仲淹修建的“春风堂”也在百花洲一侧,范仲淹还在附近另建“春风阁”。此地风景秀美,当然也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百花洲修缮完毕后,范仲淹特地将绘制的《百花洲图》送到陈州,供晏殊观赏,且附有《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诗云:
穰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栏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
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
万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
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
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
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诗歌开篇和结尾都有客套话,表示说:“穰下胜游少”、“相君那肯爱”,但是,范仲淹还是非常欣赏百花洲的景致,陶醉其间,乐而忘返。这里,春日百花争艳,一水环绕,白鹭飞翔,绿龟戏水,栏杆屈曲,亭宇参差。湖边景色倒映入湖,碧波澄澈;傍晚夕阳笼罩一切,烟雾缭绕。或者月明之夜,潜鱼竞跃;或者春静时刻,杨柳闲垂。水边的成排翠竹,水面的成片荷叶,秋日的菊花,春天的梅花,各自成趣,四时景色不同。范仲淹常常来此游乐,与“岸鹊”、“汀鸥”都已经很熟悉,已经达到“鸥鹭无嫌猜”的境界。“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写当地人情风俗。诗歌自注说:“襄邓间旧俗:正月二十二日士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彩丝穿之,带以为祥。”范仲淹修缮百花洲,开放与当地百姓一起游乐,踏青季节,尤其热闹。穿戴得五彩缤纷的女子来往其间,尤增一分艳丽色彩。喜爱之余,范仲淹频频来游,饮酒抒怀,对理想的隐居处所“沧浪”的兴趣也有所减弱。一篇诗歌,看出范仲淹对邓州百花洲景致的由衷喜欢。在另一首《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诗中,范仲淹也是极力赞美百花洲,说: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西湖?
这里的楼阁、池塘、花柳、月彩,都让范仲淹陶醉。范仲淹又有《中元夜百花洲作》诗写自己在此地的一次具体游玩情景: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范仲淹在邓州过着相对轻松放任的生活,确实与年龄大了、退居休养的心态有关,如他所言:“弗舞弗歌如老何。”况且,邓州一地,在范仲淹的治理之下,出现“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的太平盛景,范仲淹当然可以比较放心地游乐了。招待友人、嘉宾,范仲淹大都是陪同游览百花洲,或设宴百花洲,此类活动屡屡见诸范仲淹的诗歌。如云:“今叨领南阳,会君乘使轩。携手百花洲,无时不开樽。”(《送河东提刑张太博》)范仲淹对邓州城其他的名胜也多有修缮。如城头的览秀亭,是往任知州谢绛所修建,范仲淹有《览秀亭诗》说:“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作诗刻金石,意垂千载休。我来亭蚤坏,何以待英游?试观荆棘繁,欲步瓦砾稠。嗟嗟命良工,美材肆尔求。曰基复曰构,落成会中秋。……”居高临下,眺望百花洲,又是另外一番情致。诗歌记载了重修览秀亭的经过。
在优游休闲生活中,抒情赋诗成为范仲淹日常活动内容之一。前文提到范仲淹游览景色、陪同宾客,往往有诗纪事或助兴。与邻近州郡的地方官或友人,范仲淹也多有诗歌酬唱赠答。邓州时期,成为范仲淹生平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时期。据学者统计,范仲淹在邓州期间创作的诗文,留存至今的约有六七十篇之多。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范仲淹的文学创作会涉及当地民生问题。如邓州秋冬两季连续干旱,一场大雪解了地方燃眉之急。范仲淹喜极有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诗歌前半篇说:“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龙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轰轰。昨宵天意骤回复,繁阴一片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诗歌以下是描写大雪纷飞的情景,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然而,这一阶段诗歌创作更多涉及的是自己退闲休息、向往隐逸的心境。《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说:
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
醉醒往日惭渔夫,得失今朝贺塞翁。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
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这首诗将范仲淹这一阶段的一种心态表述得非常清楚。回想往日,自我感觉“惭渔夫”,太缺少隐逸休闲生活了,这当然不会是范仲淹的真实心态,略有牢骚意味。但是,今日陶醉于百花洲等美景之中,愿意与当地贤达往来,逍遥卒岁,却是当下的一种真实心声。唐代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结“香山九老”,诗酒度日,这种生活正是范仲淹此时所羡慕的。范仲淹时常寻访当地隐逸之士,《寄安素高处士》说:
吏隐南阳味日新,幕中文雅尽嘉宾。
满轩明月清谭夜,共忆诗书万卷人。
诗歌写得恬淡从容。月夜清谈,话题不离诗书,是何等的雅致清闲?
邓州西南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知军李简夫是范仲淹的老朋友,范仲淹在邓州时与李简夫的诗歌赠答酬唱十分频繁。《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说: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
少日苦辛共名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元白邻封且唱酬。
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两人年龄相当、交情深厚、志趣相投,难怪相互之间的诗歌酬唱这么频繁。范仲淹想承继白居易与元稹相邻为官、诗歌酬唱的佳话,为自己退闲生活增添色彩。一组《和李光化秋咏四首》诗,能够表现出范仲淹这阶段文学创作的功力。诗云:
《晓》:墙外辘轳响,楼前江汉欹。曙光和月色,犹记早朝时。
《昼》:日色清如照,前林叶未零。海东新隼至,一点在青冥。
《晚》:晚色动边思,去年犹未归。戍楼人已冷,目断望征衣。
《夜》:春色人皆醉,秋宵独不眠。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时。
范仲淹非常喜欢创作五绝或七绝,留存至今的五绝有49首、七绝有45首。这组诗主题是写“秋思”。秋日思远,是宋词常见的题材,范仲淹拿来入诗,表现出率真多情的性格侧面。诗歌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组织。第一首写晓行,一大清早就是分别,其中隐含闺情。第二首写秋日景物的开阔爽朗、清明净洁,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第三首写傍晚闺中思边之情,宋人好借思边题材写男女情思。第四首写秋夜无眠,独居孤寂,长夜无聊,只能在明月下眺望落花。四首诗的情感皆倾向于寂寞凄清,力求含蓄,寄情于景,回味无穷。
范仲淹有着“先忧后乐”的博大胸怀,无论仕途显达或困厄,都坚持“进亦忧、退亦忧”的立场。在邓州期间,他将相对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优游消遣方面,实在是有不得已之处。那也是在现实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范仲淹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排遣手段。范仲淹《依韵酬李光化见寄》诗说:“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少祸”、“无权”,将自己的不得已说得非常清楚。以范仲淹的从政能力和从政经验,处理一州政务绰绰有余。仁宗和朝廷权贵不许范仲淹关心其他政务,剩余的时间只能是休养身心了,对现实政治也只能采取“是非何极任循环”的态度了。然而,此时的范仲淹仍然将地方政务摆到第一位,将政事与休闲处理得非常得当。他曾有《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诗说:“南阳本佳处,偶得作守臣。地与汝坟近,古来风化纯。当官一无术,易易复循循。长使下情达,穷民奚不伸。此外更何事,优游款嘉宾。”范仲淹在邓州的游乐潇洒生活,都是安排在“拳拳民政”之后,所以才有当地人对范仲淹深切的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