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第06章


武德九年是大灾之年,在突厥入寇的危机渡过之后,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几乎不 约而同地转移到了赈灾度荒上。春夏大旱,大河南岸的几个道几乎颗粒无收,南方 数道虽说好一些,却也几乎请空了州郡府县的所有库存方能勉勉强强度过这个冬天。 十一月初,尚书省一日之间发出三道上敕,免除天下州郡所有赋税徭役,各地以县 为点设立赈济粮棚,准许各郡灾民跨郡就食。即使如此,朝廷一系列的措施在来势 汹汹的大灾面前仍稍显无力,各地呈报上来的恶毙人数仍然不断攀升,尚书省六部、 中书省六房、门下省六科连日会议对策。自十一月开始,全国范围内所有在建工程 一律停建,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吏衙署大幅裁减开支,十一月初十。尚书省发布上 敕,举国四品以上官吏俸米减半,十一日,由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河间 王李孝恭、魏国公裴寂、宋国公萧瑀、赵国公封德彝领衔上奏免除所有开国功臣封 邑内一切租庸调赋,贞观皇帝下敕照允。十二日,兵部尚书李靖上表奏请开放军仓 以军粮赈济灾民,同日,秘书省少监谏议大夫魏徵奏请削减太极宫大安宫宏义宫日 常用度三分之一,次日贞观皇帝下敕,除太上皇用度照旧外,内宫一切日常用度均 削减二分之一。

朝廷上下一干人等为了度灾忙得人仰马翻,而武德贞观新旧交替之事仍在紧锣 密鼓的动作当中。

九月己酉日,贞观皇帝与诸臣大朝于显德殿,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 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敕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不曾想一 句戏言,诸臣竟然当真,宗室亲贵之中身份最显赫的淮安王李神通公开呼叫不公, 言道:“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不过是精于刀笔口舌之事, 便功居臣上,臣窃以为不能服。”。李神通一番话引起了贞观皇帝不满,公开驳斥 他说:“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实则也不过是事机急迫为保自家性命罢了。 武德四年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 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王叔乃国之至亲,朕诚无所 爱,却不能以私恩相酬而罔顾公议寒天下之心!”。诸将纷纷拜谢:“陛下至公, 虽淮安王尚无所私,我等安能不安其分?”遂皆悦服。

当月。中书令房玄龄秘奏:“陛下登基以来,西府旧人未迁官者颇多,皆多有 抱怨道:‘我等追随殿下多少年!而今官位品轶反居东宫、齐府旧臣之后,是何道 理?’”。翌日尚书省颁敕:“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 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 之体乎!”

这两件事,外人看来似无破绽,然则在熟知唐室内情之人看来,一向逍遥自在 与世无争的淮安郡王李神通此番何以公开站出来自述不公,而一向谨慎小心的房玄 龄何以一改常态在皇帝面前为昔日旧伴邀官索爵,却始终不能解。

九月末,贞观皇帝手敕,命于置弘文馆于殿侧,聚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馀万卷, 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 学士,更日轮值。每日皇帝显德殿听朝之隙,引诸学士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 榷政事,往往直至深夜。九月三十日,尚书省再发上敕,取三品已上子孙充弘文馆 学生。

十月丙辰日,长安现天犬食日,贞观皇帝急召太史令傅奕,再问吉凶。傅奕言 道:“建成、元吉虽伏诛,其魂未归,怨气在腹,郁结不散,是以偶以蔽日!”

翌日,贞观皇帝命中书省拟敕,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元吉为 剌王,以礼改葬。二王入葬之日,皇帝于宜秋门亲送,神态悲戚,大哭不止。侍中 王珪、左散骑长侍韦挺、秘书少监魏徵奏请请陪送至墓所,李世民不但当即诏允, 且命薛万彻、谢叔方等宫府旧僚一同送葬。

十月中旬,户部尚书裴矩奏“百姓遭突厥暴践蹂躏者,请户赐绢一匹。”贞观 皇帝斥责他道:“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能以 户为准笼统补偿之!”,下敕命以每户人口为准给赐。。

十一月初,尚书省颁布上敕,行文天下,除淮安、江夏、河间三王外,余者宗 室郡王皆降爵为郡公

十二月,贞观皇帝李世民下敕册封三皇子长沙郡王李恪为汉王,四皇子宜阳郡 王李祐为楚王。

次年一月,尚书省颁敕天下,改元贞观,是年为贞观元年。

贞观元年一月中旬,皇帝正式下敕:“自今尚书、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 议事,皆命谏官随之,名‘参议得失’。”自此“参议得失”作为政事堂宰相代名 词便固定下来,第一批以此名目入阁拜相的有兵部尚书李靖、散骑长侍韦挺、大理 寺卿戴胄及秘书少监魏徵四人。

一月下旬,贞观皇帝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弘文管学士及刑部、大理寺、御 史台等官员重新议定律令,改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李世民览奏犹嫌其惨,言道: “肉刑于前汉文景年间悉罢之,我朝立国已久,不宜复设此刑。”蜀王法曹参军裴 弘奏请改为加役流,流三千里,居作三年;贞观皇帝诏允。

二月初,秘书少监参议得失魏徵上奏:“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自 相雄长;唐兴,相帅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 大业之间。民少吏多,当思革其弊!”

二月初八,贞观皇帝召集群臣朝议,为赈灾恢复农时便利百姓,对天下各道行 台省进行归并,举国因山川形便设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 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各道分设行台尚书省,定各道行台尚书令正三品下,行台 左右仆射从三品上,行台左右丞从三品下,行台尚书正四品上。自此武德年间各道 行台级别不一官吏品轶不定的情形得到了改观,各道行台长官略低于朝廷尚书半级 成为定制,如陕东道大行台、东南道大行台等为专人而设几乎与朝廷尚书省并驾齐 驱的地方行台自此不再存在。

二月中旬,贞观皇帝下敕复设三师三孤,敕命加封淮安郡王太常寺卿李神通为 太子太师、江国公侍中陈叔达为太子太傅、魏国公司空裴寂为太子太保,宋国公尚 书左仆射萧瑀为太子少师,赵国公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为太子少傅,郢国公宇文士及 为太子少保。

贞观元年三月,反叛的燕王罗艺携其弟利州都督李寿死于辽北,首级传于长安, 贞观皇帝命以郡公礼葬之。

贞观元年四月,赵国公太子少傅尚书右仆射封德彝染恙,奏请辞相,贞观皇帝 不允,亲往探视,并下敕抚慰令其在省静养。

五月,苑君璋帅众来降。当年苑君璋引突厥功陷马邑,杀高满政,退保恒安, 曾令大唐君臣恨得咬牙切齿。然则其人麾下将士却多是中国人,只这一层是其大不 同于梁师都之处,是故此人后来降唐而复叛,反复无常。此次再降,朝廷里多数大 臣主张杀其人藉其军。贞观皇帝却没有采纳,反而任命苑君璋为隰州都督、加封芮 国公。

六月,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病入膏肓,遂不治而薨,贞观皇帝大为悲痛,下敕辍 朝三日,追赠司空,谥号密明。

封德彝一死,尚书省立时便空出了一个宰相位置。朝野上下文武百官顿时便来 了精神,三省之内,萧瑀居长,自他一下无论谁接任右仆射之职,都要空出一个中 书令或者侍中的位子来,却不知又会由谁来填补。众人心中暗自猜测,现下奉命在 政事堂“参议得失”的四位大臣,极有可能有一位要扶正。而这几位大臣当中,地 位品轶排在首位的自然是位列正三品上的兵部尚书李靖。李靖万没想到,自己小心 谨慎在京城待了半年多,却被封德彝的死一下子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六月十八日,贞观皇帝在东宫显德殿召见了江国公太子太傅侍中陈叔达。

“陈公,朝中大臣,都有谁可接任你的侍中一职,说来听听!”李世民开门见 山地道。

陈叔达毫不迟疑地道:“魏徵、韦挺,皆是上佳人选!”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道:“朕总归要提拔他们上来,不过现下恐怕还不是时候。 韦挺人才难得,只是做个参谋是好的,要他独自挑起一省重任,朕还不大放心。魏 徵迟早是侍中一职的不贰人选,只是目下朕身边许多事情还要靠他参谋议划,暂时 还不能放他过去。除了这两个人,还有谁合适?”

陈叔达又躬身答道:“大理寺卿戴胄、御史大夫杜淹!”

皇帝拧眉思忖半晌,微笑道:“廷尉司典天下刑狱,除了戴胄,朕还真不放心 别个。杜淹在御史台坐了这些时日冷板凳,确实也该出山了,只是他的年龄似乎略 大了些!”

陈叔达躬身道:“陛下用人,看的是才学能力,臣尚未闻用人首看年纪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就是他吧!子聪,德彝公去了,这右仆射一职,目下 朝廷之内,论资历、学识、出身、能力,恐非你莫属了!”

陈叔达看了皇帝一眼,面无表情极干脆利落地答道:“臣不是那块材料,请陛 下明鉴!”

李世民一愣,诧异道:“这却是从何说起?”

陈叔达叹了口气:“臣老了,忝居相职尸位素餐多年,愧对太上皇和皇上的厚 爱!尚书右仆射主理行政,天下大至兵马钱粮小至针头线脑均是其职责所在,这个 位子要个年富力强的人才能做得好。封密明公薨在任上,年整六十,他是心力衰竭 累死在这个职位上的,他这个年纪来挑这个担子本来便已经不太合适了,臣今年已 六十有五,比他整整大了五岁,怎么挑得起这副重担?陛下身边,房玄龄杜如晦皆 在壮年,且贤德干练朝野知名,与其让臣这样的老朽来勉为其难,何妨破例超拔, 如此于国家于朝廷于陛下均相得益彰,岂不是大大的好事?”

贞观皇帝呆呆地凝视了他半晌,叹了口气道:“子聪老相国,自朕登基以来, 你说话越来越少了。以前父皇当国的时候,你虽说以谨慎寡言著称于朝野,也还偶 有谏言,自朕继位以来,不管是朝议还是廷议,你往往从始至终一语不发。政事堂 的诸臣子里面,你的年龄最长,资望最深,说话分量最重。今日咱们君臣独对,你 不妨跟朕说说心里话,你可是对朕登基以后冷落了你有所不满么?”

陈叔达跪了下来,神色坦然地道:“臣焉敢?陛下天纵英才,弱冠之年便统帅 百万大军驰骋疆场,而立之年便以身登大位,陛下这个皇帝不是坐享其成,是一刀 一枪认认真真靠流血流汗得来。世人只道皇帝威仪万千,却哪里知道皇帝亦有皇帝 的苦衷?自陛下登基以来,臣便知道陛下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臣不说话,正是因 为臣身处高位,一言不甚,妨了自家禄位事小,若是坏了陛下的大事,臣便万死莫 赎了!”

李世民静静地看着他,缓缓说道:“武德七年,父皇疑朕陷害大哥,是你陈公 替朕辩白了冤屈!武德八年,父皇听信谗言,欲将之节外调,又是你在背后替我说 了话,父皇才最终收回了成命。去年六月,太白经天,父皇恼怒之下欲将我锁拿问 罪,又是你陈公痛切陈词,才将事情压下了。六月四日晨,在北海池畔,若非你镇 定自若主持大局,父皇和我恐怕都不好收场。这些事情你陈公虽然做了,却一句也 未曾在人前说过……”

陈叔达猛然抬头,正要说话,李世民却挥手止住了他,笑道:“你不必多说, 朕说这些事情,没有别的意思,朕只想陈公知道,这些事你虽不说,朕心中明镜一 般。同样身居相位,你与萧瑀截然不同,他生性张扬迂腐,你却生性平实内敛。政 事堂六位宰相当中,朕最器重的人便是陈公你。去年一月朕被人诬陷,性命几乎不 保,当时你居母丧在家,朝中为朕说话的大臣倒也不少,却没有一个人能让朕托付 性命。那段时日朕整日惶惶不宁,只到那时候朕才知道,原来平日里和朕持君子之 交不相往来的你才是唯一能够帮助朕渡过难关的人……”

陈叔达眼中不禁升起了一股雾气,苦涩地笑道:“有陛下这番话,臣此生便是 万死,也不枉了。陛下,臣老了,又是太上皇所用之臣,忝在中枢,不仅不能助陛 下为一代圣君,恐怕久在庙堂,反而会阻塞了贤达升迁之路。新皇登基,用人行政, 均要有一番新气象,陛下所用房杜王魏,此皆社稷之臣也,这些人此时虽品轶尚低, 但日后必成朝廷栋梁,陛下要大治天下,务必早日令这些人出掌枢要。臣知道陛下 的顾虑,房玄龄六月四日在政事堂向臣等索要印信,得罪了萧相,是以他们之间的 情形势同水火,不能相容,皇上担心房某出任右仆射会令尚书省令出多门不能统一 行政……”

贞观皇帝听得两眼放光,他想了多日的事情,竟然被陈叔达一语道破,心中暗 自感慨此人姜桂之性老而弥辣,却听他继续说道:“……其实此事也不难解,皇后 内兄长孙无忌最随陛下多年,卓有劳绩,论才识能力,做个宰相绰绰有余。只是限 于外戚身份,不好堂而皇之入主中枢。陛下此刻可命其暂摄仆射,他与萧相没有过 节,定能相安共事,待日后时机成熟,陛下再逐步将房杜二臣调入中枢,主掌行政 之权可也。”

李世民苦笑道:“萧相是个君子,可惜心胸不阔,连朕的帐都未必买,要让他 日后与玄龄和睦共事,恐怕难了!”

陈叔达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嘴角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陛下待老臣恩 深意厚,老臣临退,便助陛下结了这个难题吧……”

……

六月十六,尚书省发布上敕,册封国舅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赵国公,出任尚书 省尚书右仆射。

八月初一,贞观皇帝下敕,杜淹以御史大夫兼领门下省黄门侍郎,参预朝政, 自此,“参预朝政”亦成为宰相代名词。

十二月初九,为了一件平常判案,尚书左仆射萧瑀与侍中陈叔达在廷议上争执 起来,两个执拗桀骜的老儿竟然也不顾贞观皇帝就在眼前,争得面红耳赤形容十分 不堪,惹得皇帝大发雷霆拂袖而去。

翌日,兵部尚书李靖上表,弹劾二臣举止失仪君前大不敬,皇帝下敕从轻发落, 免去萧瑀尚书左仆射之职,出为荆州都督;免去陈叔达侍中之职,归家养老。

十二月十一日,武德皇帝下敕升中书令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同日,尚书省发 布明敕,鸿胪寺卿温彦博检校中书令,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杜淹守侍中。

贞观元年,便在这一幕啼笑皆非的政治闹剧中缓缓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