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大将安思谦率五万大军杀出凤翔城,赵晖情急之下打开军师王朴的第三道锦囊,拆开观看,上书:
赵晖看罢此囊,即刻率兵退却,固守宝鸡城。这宝鸡城城墙坚固,内有粮草充足,待安思谦帅大军杀来,赵晖亲自登城御敌。云梯撞车,火弩强弓一连数日久攻宝鸡不下。
这一夜,大都督安思谦又攻城失利,折去许多兵马,一个人正闷头喝酒,忽然有人来报有人闯连营。安思谦大怒道:“待本帅亲自去擒贼子。”安思谦披挂上马正要去往前营,旁边校尉劝道:“都督,闯营者是从后门而入,欲进宝鸡城。”
“啊!竟有这等闯营之人,速往后营!”安思谦道。
安思谦正往后营奔去,只见一将已杀至中军,安思谦拦住去路问道:“尔奈何人,胆敢闯营?”
“郭从义是也!”郭从义道。
“好贼子!拿命来!”安思谦催马来战郭从义,郭从义挥舞一对八棱青铜锤,二人战至一处。未过两个回合,郭从义自知不能恋战,便虚晃一锤,闪过安思谦,策马就走。等安思谦转过马头,才见郭从义已逃,自己懒得去追,只令几十个骑兵追杀。
郭从义冲出前营,来到宝鸡城下,对城上守卒高呼道:“快开城门,我乃郭从义将军。”城上一个校尉认得郭从义模样,便令放下吊桥,让其入城。此时几十个蜀军骑兵追来,城上弓手立刻射出百支雕翎箭,使蜀兵不敢近前。
郭从义进的宝鸡城,先到中军来见。赵晖一见是郭从义闯连营而来,惊讶问道:“郭将军出兵永兴,为何突然来至宝鸡?”
郭从义答:“永兴节度使赵思绾被我诱出长安城,现已诛杀。此番前来正是为解宝鸡之围。别人闯营,我恐有失,便亲往城中相约。”赵晖大喜,随即二人定下里应外合破蜀兵之策。
到了次日黎明,郭从义在宝鸡城中饱吃一顿,跨下马,掌中锤,独自离开宝鸡,二闯连营返回军中。这蜀军前营看门卒昨日刚遭人闯营,心想今日必不敢再来闯营,就执戟而睡。只闻“咔嚓!”一声只见眼前辕门木梢已被砸断,一匹青龙驹一跃而入,马上之人正是大将郭从义。
这清早之时,蜀军大营的士卒多在熟睡之中,闻听有人闯营,赶忙披甲提刀,等冲出寝帐,郭从义早已趟过营盘。中军士卒见前营又乱,赶忙报知都督安思谦,安思谦猛地从床上蹦起怒呼:“好贼子,二番踹营竟如马跑平川,速拿我铠甲来。”等安思谦顶盔披甲,上马提枪来寻郭从义,又有士卒来报郭从义已杀过后营。安思谦长叹一声,见为时已晚,便不再追了。
安思谦两番被人闯营,以为今日不会再有闯营者,便未加防范。到了傍晚时分,有士卒来报宝鸡城马大开,赵晖正向外调兵。安思谦大喜:“汉军闭城自守,我正愁无策,自来送死,乃天赐良机。”遂点齐三军去战赵晖。
安思谦刚至前营,赵晖便率兵杀来,两军混战城下。忽然蜀军后营火起,郭从义帅一万兵马火烧蜀军粮草,继而杀向前营。蜀兵见后营有变顷刻军心大乱,赵晖、郭从义前后夹击大胜蜀军。安思谦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几十个骑兵逃回蜀国。
在凤翔高枕无忧的王景崇闻听联兵溃败,安思谦逃亡蜀中,自知已无回天之力。少时,有人来报,凤翔将士已无心应战,献出四门引汉军入城。王景崇走投无路命家人堆下柴薪,自焚而亡。
长安、凤翔两镇皆胜,蜀军败退,十万汉兵进驻河中。汉军大帅郭威会合各道兵马,命石守信、李重进二将率兵向西关城四面围攻,昼夜不止。河中失手在所难免,秦王李守贞听闻王景崇自焚而亡,心中悲痛欲绝,对府上家仆言道:“王景崇与情同手足,共讨暴君,未想大业未成兵败于此,我当自焚与景崇共赴阴间。”遂燃火自焚而亡。城中将士早已无决战之心,便开城献降。
郭威收复三镇飞章报捷,后汉隐帝刘承祐降旨传诏,讨伐三镇将官各有封赏。众将领得封赏,皆是相互称贺道喜。郭威安抚三镇百姓之后,随班师回朝。
大军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将至开封,只见半路之上有太监带两名护卫飞马传旨。郭威赶忙令三军止住脚步,自率赵晖、郭从义、石守信、李重进、王朴等人甩蹬下马,跪听圣旨。太监读旨道:
“皇帝诏曰:大都督郭威平定三镇节度使叛乱,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加封检校太师、侍中兼天雄节度使,赐玉带一条。旨到之日,郭威即往大名府赴任,钦此。”
郭威领旨谢恩,太监告辞回转开封。郭从义问道:“皇上既已降旨封赏,为何令大都督远离京师,远赴大名府。”
郭威叹道:“此举必是皇上疑虑顾命大臣权势过重,所以将我远调京师,镇守北庭。”遂命人准备笔墨,郭威马背之上草拟奏章一本,遣差官飞马上呈皇帝,自领大军往大名府接任天雄节度使。
郭威所猜不假,刘承祐自继位以来,多对顾命大臣干预政事有所顾忌,狗头军师苏逢吉正好投其所好,处处出谋划策陷害几位顾命大臣。
郭威调出京城便是刘承祐清理顾命大臣谋划之一。怎知圣旨刚下,郭威即派人送来奏章,刘承祐拆章读来:
“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以玉带赐之。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皆未及也。” (源于《新五代史》周本纪)
郭威的奏章把军功大让群臣,隐帝看得郭威奏章喜道:“文仲真乃辅政贤良!”遂传下诏书,将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王章、冯道等皆赐以玉带并晋爵一级,各镇、州、县官员也皆行封赏。正是:
刘承祐大封天下百官,自然是心中得意昂扬。狗头军师宰相苏逢吉却进言道:“陛下此番重赏群臣,乃是中了郭威掩人耳目之计。”
刘承祐一惊,问道:“苏爱卿此言何意?”
苏逢吉言道:“顾命大臣历来不尊圣意,如今郭威握重兵于外,史弘肇、杨邠、王章掌朝政于内,倘若顾命大臣内外勾结,陛下怎知天下有变?”
刘承祐大悟:“若非爱卿提醒,朕险些中这些顾命大臣奸计,朕决意诛杀这些大臣以清肃朝纲。”
苏逢吉赶忙奉承道:“陛下英明果断,臣到也有良策计上心头。”
“爱卿速速将良计说来。” 刘承祐道。
苏逢吉言:“顾命大臣之中,冯道老儿整日告病,十聋九瞎不足忧虑;史弘肇、杨邠、王章可诱入宫中,引伏兵斩之;再锁禁郭威满门眷属扣作人质,当时天下之事皆可由陛下一人定夺。” 刘承祐闻听大喜,遂照苏逢吉奸计行事。正是:
刘承祐与苏逢吉定下奸计,命国舅李业、将军聂文进、后赞三人率三百甲士埋伏于广政殿内伺机伏杀三位辅政大臣。乾祐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奉诏入朝进见,正遇国舅李业在皇宫门口,国舅李业装作不知,问道:“三位大人欲往何处?”
史弘肇答:“奉诏入宫,进见天子。”
李业道:“陛下有谕,凡入宫者皆卸下宝剑。”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未加猜测,便交了宝剑,往广政殿而去。来至制广政殿中却未见天子,只见有把守卫士关闭殿门,左右伏兵抽刀而出,为首者乃是后赞、聂文进。三位顾命大臣大惊失色,史弘肇问道:“尔等埋伏大殿,意欲何为?”
聂文进道:“奉天子密诏诛杀顾命奸党!”聂文进、后赞率兵来擒,杨邠、王章乃是文官自是被绑,唯有那史弘肇乃武将出身,赤手打倒几十个伏兵,竟擒拿不住,却未防及聂文进背后出刀砍伤了腿,众人见史弘肇抱腿跌倒,伏兵一拥而上将其擒住。
三人被擒,苏逢吉即刻往后殿告知刘承祐。隐帝大喜,即传诏书捏造史弘肇三人谋反之名,十日之后在京师灭门三人九族,受株连者千余众,皆斩于开封北郊。正是:
太平之朝,却被冤血浸染,奸相苏逢吉又向隐帝进言:“三个顾命大臣被诛,必然惊动郭威,当速拿其家眷以为人质。” 刘承祐遂命聂文进、后赞二人带领一千禁军包围郭威府第。
郭威正妻柴氏夫人有一养子姓柴名荣,字世宗,邢州龙冈人氏,父亲柴守礼乃是柴氏夫人的哥哥,由于家道中衰,柴荣就投奔姑父家生活,被姑父郭威收养为义子。
这日,柴荣正忙完差事回转府中,远远望见上千官兵围主郭威府第。柴荣知道发生大事,便欲询问官府兵丁,邻街一老者一把拦住柴荣劝道:“公子万不可去,禁军围府满门必遭大难,还是快些离城。”
柴荣道:“满门尚且劫难,我怎忍独自苟生?”
老者道:“郭威老爷兵据北庭,何愁冤耻不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柴荣长叹一声,翻身上马逃向北门,寻往大名府去了。
郭威自大名府到任,劝农课桑、询察民意,内兴礼教,外修武备,深得民心。除北据契丹之外,郭威到也贤明。这日,李重进来报郭威道:“舅父,高行周老将军二子,高怀德、高怀亮带孝来见。”郭威闻听一惊,速令二将来见。
高怀德、高怀亮头戴孝袍,身着孝袍疾步入堂,一见郭威兄弟二人双膝跪倒哭诉而拜。郭威赶忙扶起兄弟二人问道:“二位将军为何这身打扮?”
高怀德道:“郭都督,京城出了大事。当今皇上以谋逆之罪,缉拿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北郊斩首,灭门九族,血流千里不止。”
“啊!”郭威惊呼:“竟有此事?”
高怀亮道:“家父高行周闻知皇上暴刑,急得怒血填胸,竟在堂上活活气死。我兄弟二人见京师酷刑滥施,冤鬼遍野,只恐呆不下去,便点齐家小来投奔将军。”
郭威道:“二位将军休要悲伤,郭威岂能不纳,快快请起。”
郭威收留高怀德、高怀亮兄弟二人不过一日,又有人报宣徽院使王峻求见。这王峻一见郭威又是跪地痛哭,郭威扶起王峻落座,问道:“秀峰不在京师,因何来我大名?”
王峻言道:“万岁爷为夺顾命大臣权柄,在京师滥杀无辜,将军可知否?”
郭威道:“昨日高怀德兄弟来我军中,已做通禀。”
王峻哭道:“未想我府上家眷与此案少有牵连,便被国舅李业视为同党,一并擒拿,为臣冒死逃离京师,特来投奔将军,万望收留。”
郭威两番闻听京师惨案,怒道:“皇上作出此等荒唐残暴之事,我当亲往京师问罪,诛杀朝中小人。”
高怀德在一侧言道:“将军若有起兵之意,我高家兄弟原为前驱。”
“报——!”有旗牌官来报:“启禀都督,公子柴荣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郭威道:“速命其来见!”只见柴荣跌跌撞撞跑进大堂,跪地亦是痛哭道:“父帅,大事不好,咱郭家满门皆被聂文进、后赞等人缉拿!”
“啊!”郭威顿时怒火填胸,忍不住一口鲜血喷出,便昏厥倒地,众人一起拥上,将郭威扶到榻上。正是:
京师众生在劫难逃,气得郭威吐血昏厥,一病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