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元朝十五帝》6.2 酬谢功臣,安抚异己


海都、昔里吉之乱诸王之乱是困扰元朝的几大难题之一,这是蒙古汗国的诸王分封制度、幼子守灶制度、库里台选汗制度遗留的恶果。每个黄金家族的男子,只要有一定能力,都以为可以被推举为大汗,至少可以多得到一些权力。而分封制又使之得到了部分土地、百姓、财富和军队,从而为其兴兵叛乱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北方诸王,又对忽必烈用汉人、行汉法一直抱着对抗的态度,因而诸王叛乱在整个元代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至元六年(1269),当忽必烈南下灭宋的关键时刻,海都与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大会于塔剌思河上,结成联盟,准备共同对付伊儿汗国。约定得手后,三分河中地区,三分之二归八剌,三分之一归海都和忙哥帖木儿。并派遣使者至上都,质问忽必烈:“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甚至提出,忽必烈若不改弦更张,他们将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讨伐。后来八剌进兵阿姆河,海都等违约未至,八剌被伊儿汗国阿八哈可汗打败,含恨而死。海都乘机吞并了八剌的势力,从此成为雄踞漠北的一大势力,企图将蒙古汗国的大汗之位从拖雷系手中夺回到窝阔台系。正是为了对付海都,忽必烈诏皇子北平王那木罕驻军阿力麻里。那木罕打败了察合台汗的军队,海都乘机援立八剌之子都哇为察合台汗国可汗,其力量进一步加强了。

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朝廷下令追缴海都和八剌的金银符印,取消其宗王资格。但同时又派贵族昔班为使者,劝海都罢兵,海都不予理睬。不久,诸王火忽叛变,与海都联合,南疆一带,几乎尽为叛王所有。那木罕不断从阿力麻里派急使入朝,马可波罗像(选自《图说北京史》)

希望朝廷迅速调兵遣将,进行北征。同年,马可波罗叔侄从西方的威尼斯来到元大都,他们经过海都占据的阿力麻里城,带来了那木罕的亲笔信件,还带来了更为可怕的消息。据马可波罗说:“海都共有6万骑兵,其部众皆善战之士,训练有素,号令专一,赏罚信明,部队勇于作战。”年轻的那木罕根本不是海都的对手,建议忽必烈派老将前往。忽必烈认为,漠北是本朝的根本之地,不能落到叛王手中,于是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命伯颜领兵迅速攻克临安,灭掉宋朝。同时派右丞相安童辅佐那木罕,共守北边。

至元十三年(1276)夏,随从那木罕北征的蒙哥之子昔里吉、阿里不哥之子明理铁木儿、玉木忽儿以及曾经叛降过诸王的蒙军将领脱里帖木儿等发动叛乱。他们奉昔里吉为主,拘系那木罕,捕安童送于海都处。忽必烈调南征军主力北上,汉军都元帅阔阔带、李庭,大将阿术、相威等大败叛军;伯颜、土土哈在鄂尔浑河畔大破昔里吉军,收复了和林。后来,叛王内部发生分裂,伯颜大军又加强攻势,从叛诸王无以自存,先后于至元二十年(1283)归降朝廷。

乃颜之叛乃颜是成吉思汗幼弟帖木哥的玄孙,东道诸王首领塔察儿之孙。他继承了帖木哥和诃额仑夫人的份地和塔察儿的封地,占据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其国土占东道诸王领地的十分之九,军队号称12万,军力强盛,一直不肯向忽必烈称臣,一心要自立为大汗,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发动叛乱。其他东道诸王哈赤温后王纳合儿、合丹,哈撒儿后王失都儿,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后王也不干等都参与了这次叛乱。他们还与海都等西北诸王联络,构成了对元朝中央的严重威胁。忽必烈不顾70余岁高龄,决定御驾亲征。他先派钦察名将土土哈进军土拉河畔,肃清了也不干等叛王;又派伯颜进驻和林,切断乃颜与海都的联系;同时派出使者做东道诸王的工作,劝说他们与乃颜解除联盟。元代疆域图(选自《大汗的世纪》)这年五月,忽必烈自上都出发,亲率40万蒙汉大军,带病亲征乃颜。乃颜听说忽必烈御驾亲征,急忙命令军队退至撒儿都鲁一带,在那里集结兵力,准备与忽必烈决战。乃颜是一位基督徒,他的旗帜上绘有十字架。他有12万兵马,号称40万,以战车环卫为营。忽必烈令汉军以步兵持长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双方炮火连天,箭矢如雨,喊杀声惊天动地,士兵、战马死伤累累。马可波罗记录了当时战场的情况:“由是双方部众执弓弩骨朵刀矛而战,其迅捷可谓奇观。人们只见双方发矢蔽天,有如暴雨。双方骑卒坠马而死者为数甚众,陈尸满地。死伤之中,各处声起,有如雷震。”结果,乃颜兵败被杀。乃颜余党合丹等继续北逃,流窜辽东、辽西、高丽间,皇孙铁穆耳与土土哈、李庭等率军进击,至元二十八年(1291)将其最后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