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乾卦(04)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乾卦之象辞。亦如彖、依卦象爻象而定其辞。盖有卦象辞。有爻象辞。而加之以释文也。,故于卦爻繇辞后。加以象曰云云。明其为释文也。凡卦爻辞皆分列于其卦爻下。唯乾坤二卦、统为一章。此后人便于记诵。求其贯通。以接于文言耳。非异例也。故释象之文、与文言同列。而其义仍互通。即各爻辞。仍本前繇辞而来。不过演其义。申其旨。广其意耳。故凡有彖曰、象曰。皆后圣释卦爻之辞。犹之文言也。以卦爻虽虽着其辞。言简意深。人或难达。特因所闻所见。述其义于辞后。而使读者有所贯通耳。如乾之象辞。即元亨利贞四宇。面释之者、乃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下各爻皆然。皆本辞中具有之羲?而演绎之。以尽其意耳。夫意微而辞短。虽演绎之、尚有不尽。故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其不尽。从而为之文言。从而系之各傅。无非为达圣入立教之旨。明易卦包涵之义。而以示天下后世。标人道纲领。此辞之不厌详。而演之务求尽也。夫易象固自天道始。而易教则以人道先。辞为教立。文为人明。故在卦爻象辞。多包举天地人物、鬼神气数立论。而于演辞。则独重人事。以易之用。唯人主之。而易之道。唯人通之。象既以人爻主其中。辞亦以人道立其本。此自古圣人之微意。而于乾之象辞。即首揭其例也。乾之卦象。元亨利贞。天道之常。而演辞自强不息。则人道之本。天人所以合。即可于此见之也。夫天行健三字、明示天道大本达德。次即继以君子自强不息。明示人道孚天之行。即为人道之大本及其达德也。由天以及人。由天道以立人道。此立教本旨。中庸所以溯天命人道而定教之大则也。此不独儒教之义。凡教皆然。而上古圣人即如此示其教。以其所生。返其所自。成其所成。而后人道以全。此二语不独为释乾卦辞。实为人道立则。圣教立纲。包括全易之辞。溯源人生之本。无过于此二语矣。夫乾天下之至健者也。以其出于先天。成于纯阳。清虚光明。故为至刚。凡天下之至刚。必不拘于物。天下之至精。必不塞于明。唯乾以纯粹之气。得纯一之体。不以物为形。不以情为生。乃能称为至刚。行于至健。唯天象之。于物唯金象之。金亦至刚而纯清。至凝而光明。即金刚石是其类也。其体至坚而至精粹。其化也至虚灵。故象乎夭。佛以之喻性。即以其如乾之纯也。天之体如是凝而虚。坚而明。故其行健。能主物而不役于物。能御情可不徇其情。能用中而不执。守和而不二。故中庸比之至诚之德。以其有高明悠久之道。成不息不二之功。此天之本体。覆天下而不遗一物。生万类而不穷。化万类而不尽。则皆由于健也。健则至性、至诚、至一、至久至中和。永古如斯。生生不已。唯乾如此、故卦象之。唯天如此。故卦名之。唯象如此故辞着之。而圣人则之。此君子本其道以自勖其行。而自强不息也。君子者、成德之人也。以其成人之德。而孚天行也。君子本天之健。以自强不息。因其自强不息。以孚天之健。由天及人。由人返天。天人之道。一于健。一于自强不息也。天之健也。成其元亨利贞之常德。人之自强不息也。亦孚于元亨利贞之至德。以其能合天行。全天性。以成其天道人道也。人道由近及远。由始至成。天则远近无二。始终不殊。故元亨利贞。无为而成。人则必先自修、自励。自惊惕。自勤慎。先求其利贞。而后达于元亨。故先必自强、而后不能息也。夫天之德。纯自然也。天之道。纯无为也。而其健也。不因乾惕不待谦卑。故其行乎四德也至顺。

自成其序。自守其位。周流六虚。终始不已。唯君子取则焉。而自求其行。自成其德。以自强不息。此中有为有守。有行有志。非如天之自然无为也。而其成也。亦同于天之自然无为。以其能全其生。而返于天也。人之生也。生自天。受天之命。顾其成也。必成全其天命。而返复于天。方谓之成。方谓之成德君子。圣人述易之乾。而揭其义以教天下。而以自强不息法天之健。此其立人道。垂至教之意。深切着明矣。故易卦首乾。天下首天。

而天道首健。人道首在自强不息。此四字者、成德之本末。作人之终始有此四字、始能副乾乏四德。而孚天之健也。故自强不息者、众行之基也。一切德行、均由此成。而自强其始也。不息其成也。自强者、反己克欲。精修笃行之谓。不息则至诚之功也。唯天无息。成其高明。唯地无息。成其博厚。唯天地不息。成其悠久之体。遂其生成之德。覆载之功。人而不息,斯成德而达道。全人以孚天矣。不息之义大矣哉。然其致之、则自强也。以自强不退。乃能达不息之域。荀稍懈即息矣。唯天之纯一不二。纯道不纷。故永不息。唯文王纯德不回。故亦不息。此易之明于文王。而乾之德。即象文王之行也。

夫健之为言也。不独至刚至坚。物之健也。其气必全。人之健也、其行必圆。以其纯而精也。故君子法天之健。必先自勖其德。无德不得为健。德之未醇。不得为健。若徒有勇有为。有刚有守。其为健之一耳。非健之全也。故凡物唯天称健。诸卦唯乾称健。以其气纯凝。而道光明。而神虚灵。而德浑成。而用见于生生。为造化之主。天下之神。其施无垠。其至无声。其见无形。唯人之性象之。故性之德、健之行也。曰义、曰仁、曰礼、曰信。此人性之固有亦天之所以生万物、覆万物、化万物、成万物者。而名之曰元亨利贞。唯健乃有此四行。唯四行乃充健之名。以其四德全备四象全成。无乏无阙。圆融贯通。是谓大生。此天下之元气所凝。真气所存。至道所流。至理所行。以立天地。而建日月。亘古今。主宰一切。皆此健也。皆此德也。故人则焉。两求其不息。而称乎三才。与覆载并德。故中庸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元强。以其至诚元息。能永致中和之德。故能育万物而位天地。大而能化。圣而能神。能孚乾之象。成健之行。而备元亨利贞。此自强不息之功。即所以成元亨利贞之道。充仁义礼信之性。全其为人而成其生。此君子之所名。而大人同其称也。在乾二五二爻。均有大人之号。三爻则为君子。而彖辞释文、则君子大人并举之者。其名异、其德同也。由用言之。则曰大人。由体言之。则曰君子。由德及于外言之。则曰大人。由修返于内外言之。则曰君子。皆人类之所尊。众望之所归。道之所寄。德之所成者也。故唯乾卦爻屡称焉。以其道德称也。二五由位之得时。道之得行。德之得见。故称大人。三爻为自慎戒之时。自勤劳之位。宜自求成德。自乐守道。故称君子。与此处自强不息之称君子。同一义也。君子举其自修。大人见其德位。二者一人也。苟有其德位。则君子亦大人也。苟论其修持。则大人亦君子也。后人于此多末晓然。以其异、而昧其同。实非圣人立言之旨。以易之辞、一字一语。皆从象定。从时位定。从内外上下定之也。非轻易为之者。故读易辞、必深思之。必求于象数。必探于圣人之意。而后可了然于其名辞之异同矣。古人文字尚简。宁好为出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