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导读(04)


第十章、儒家思想的发展

小雅认为,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荀子已经很完善了。汉朝以后的大儒们吸收一些其它思想,如道家、佛家,将儒家思想重新用新名词解释一下,主体不离孔子本意,更多的大儒其实并无新意,只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古人的内容。这其中不乏解释错了的人,因此随着年代久远,便会偏离孔子本意,于是有更多的人来反驳,就这样争来争去一直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争执下去。

影响较大的首先是汉朝董仲舒,引进道家的五行学说创立谶讳神学,也就是你不管做什么好事或坏事,老天都会有某种感应,从而告诫皇帝你不要以为没人管得了你,上天在看着你呢。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唐朝韩愈,因儒学被混入许多异学,因此韩愈矢志复兴儒学道统,掀起了儒学高峰。宋朝儒学大家太多,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结合太极图在易学方面有很大突破,尤其是邵雍。

南宋朱熹是二程的徒孙,继承了二程的理学并有重大突破,二程和朱子所编的《四书五经集注》更是后人学习的唯一教科书。所谓“理学”主要是参合了禅宗的思想,认为一个东西,这所以是这个东西,而不是另一东西,以及该东西是怎么来的,又将怎样变化而去,这其中必然有一个“理”,如果认识了这个“理”,也就认识了一切。

朱子的“理学”影响很大,一直到明朝的王阳明才用“心学”来推翻“理学”。心学是陆九渊所创,到王阳明才发展到顶峰。王阳明认为,理学的物物皆有理,这一点不错,但这个理不是在物中,而是在心,心就是理,认识自己的本心便认识了世界。这也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即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人心在动。

虽然朱子对后人所作贡献很大,但小雅并不敬佩朱子,不是因为朱子在解释四书五经时有许多错误,也不是因为理学偏离了孔子本意,是因为朱子严格限制弟子学禅而自己却暗自看了很多禅书,修身没有修好。王阳明的思想在日本韩国影响非常大。清朝以后除顾炎武、龚自珍学问人品还可以称道,其余如曾国藩、康有为皆欺世盗名,不值一谈。

第十一章、结束语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笔下的圣人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他们的行为至高至圣,没有任何超出仁义的行为,事实果真如此吗?汉景帝时曾围绕“汤武受命”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昏天黑地的大辩论,正方是以辕固生为代表的儒家,与反方是以黄生为代表的道家,正方认为“桀纣荒乱,失却民心,汤武讨伐,天经地义,顺应民心”,而反方认为“汤武臣子,以下犯上,决非天命”。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质疑更多,驳斥最彻底的是台湾的柏杨,引经据典将舜禹假禅让描写得腥风血雨,却又言辞凿凿令人不由得不信。小雅认为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柏杨所说事情应该是真实的。小雅甚至认为孔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历史事实,孔子之所以只说其正面事迹原因只有一个:“教育”。这和我们在家教育孩子是相同的,无论哪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劝人为善,即使自己是小偷是坏人,也是只将正面的事情来教育孩子,只有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判断能力之后,父母才会适当地讲一些社会的阴暗面。

小雅说这些并不表示孔子不值得尊敬,事实上小雅心目中有两个人特别敬重,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孙文。我在国外时看到许多国内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周恩来有私生子、孙文私下曾签订过卖国条约等,这些事情即使真的存在,小雅也宁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就算有也不妨碍我尊敬孙文。孙的诗词文章比不上毛,军事指挥能力比不上毛,权力政治斗争比不上毛,就因为孙文的“三民主义”是真正的让人民作主,真正为人民着想,凭此一点足矣!孔子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