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讲的佛法,与般若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就如同人一样,从性别来看有男女之分,从年龄上看有老中青之分。对于真心、自性这个东西,从修行来看有佛法与非佛法之分,从悟道方面来看有般若和愚痴之分,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般若都有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这一点是慧能提醒大家不能搞错的地方,只要搞清楚这个真如实相,一切问题就都能按真如实相来解决,这就是“一真一切真”。
心要装得下大事,而不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这就是般若智慧,反之,在小事上计较为愚昧。所以,在家就要想着家里大家的事,在单位就要想着单位之事,作为国民,就要心系国家,作为人就要为整个人类考虑,作为生命就是考虑众生。有这样的心,就是般若智慧。为国、为家、为自己都是有私心的,不是真正、彻底的般若智慧。
因此,般若这种智慧,需要的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就是修行以保证修心,否则,就是凡人自称国王,得不到世人的支持,这样的人不能算是佛弟子。
“般若”一词,在唐朝时被一度翻译为“智慧”。无论什么地方,也无论什么时间,如果能念念不愚昧,大公无私,这就是般若行。一念愚就会有私心杂念,般若智慧就,大公之心就不存在,般若智慧就不存在;反之,念念智就是念念都想着众生,大公之心就存在,般若智慧就存在。世人因为有私心痴愚,所以不见般若智慧,虽然有些人口头经常说着这个般若智慧,但不用之于行动上,终究是没有用的,这还是没能彻底觉悟的表现。
“般若”这东西并不是有形有色的物体,也没有相状,有大智慧的心就是般若。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般若智。什么叫“波罗蜜”呢,唐朝时翻译为“到彼岸”,按意义来理解就是离生灭,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离生灭呢?绝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我们与众生所共有的那个真心、自性。打一比方,由各种境界所引起的烦恼、妄念就如同水之波浪,我们称之为“苦海”或“此岸”;不执着于境界中的妄念、烦恼,那清净如水的自性、真心就是“彼岸”,“到彼岸”就是“得解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