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也称之为五阴,梵语为skandha,意思是积累、积聚、蓄藏、包容等意思。与五蕴或五阴相对的就是心、真如、自性等概念。
中国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醒天地开,阳清上升而为天,阴浊下沉而为地。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阴,而心才是阳,这与佛家的见解不谋而合。
阳是非物质性的,是形而上者,而阴是物质性的,是形而下者。佛家的五蕴是为了解释心的活动(意识)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所以五蕴是从物质到非物质的五个部分组成,与中国的阴阳之说在划分方面略有不同。
No | 五蕴 | 解释 |
1 | 色蕴 | 本意指色、声、香、味、触等万物所发出的信息,代指事物之外境。 |
2 | 受蕴 | 通过眼、耳、鼻、舌、身,将外境所发信息接受并保存进来。 |
3 | 想蕴 | 对接受并保存下来的信息与记忆想关联。 |
4 | 行蕴 | 关联之后就会有决定,导致身口意之行为发生。 |
5 | 识蕴 | 行为发生之后,对意识产生积累的作用,并重新认识事物。 |
色蕴,包括五尘(色、声、香、味、触)这五种信息,注意,这个“色”是五尘之代表,因为它排在五尘之首。佛教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天龙八部并非是八个天龙,而是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归纳那罗、摩呼罗迦等八种半神,因每次法会作为护法排列在法两边,因龙众与天众为首,所以称之为天龙八部。
色蕴是五蕴之基础,失去它,后面四蕴无从谈起。色蕴也是“我”之外的东西,而后面四蕴或多或少与“我”相关。也就是说,这个色蕴是客观世界的存在,不管你想不想关注它,它都存在。
受蕴,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色蕴之信息,这也是全盘接受,并不是你想要就接受,不想要就不接受。即使是一个瞎子、聋子等不健全之人,也是全盘接受。瞎子看不见、聋子听不到,但不代表颜色和声音没有接受,就如同人感觉不到红外线,但红外线却一如既往地给了你,如果你借助于红外设备,随时都可以看到的。
想蕴,就是将受蕴所接受的信息与过去的信息相比较,并发生联系。我们通常很少注意“思 ”、“想”与“识”三者之间的不同,但“想”与“思”确实是不同的动作,“想”主要是与过去的记忆相联系,而“思”是判断其同异并作出判断,是继续关注还是放弃。
我们在公众场合可能看见很多人,但未必 人人都吸引你注意,之所以某一个人让你注意,一定是他的某特征打动了你,例如此人很美或很丑,或者是你记忆中很像某一个人等,这些都是想了之后再思而作出的判断。
行蕴,就是想蕴之后的判断所发出的命令的执行。例如闻到佳肴的香味,口腔自然生出津液,身边美女走过而自觉回头,受了冤枉而痛哭等身、口、意之行为。行蕴是造业(善业、恶业都有)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
识蕴,就是对行蕴的归纳和总结,并存储在记忆之中。已经被存储过的信息将得到加深,当加深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种子,这样的种子就是习性的养成,死后将传递到下一世,或者按现代的说法,如果生孩子将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