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传到中国来的是三法印(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后来,随着上座部的经典逐渐被翻译,四法印的说法便产生了。这是佛学中的根本法,其它的法,如果按道理来推究,最终仍然会归结到这三法印或四法印中来。因此,这三或四条基本佛法,成了印证其它法门是否正确的标尺,也是学佛修行的最高成就,所以又名涅槃四德。
四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较为通行的是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行无我、涅槃永寂,也有人认为三十七道品之四念处概括更精确,意思完全相同。
四法印 | |
诸行无常 | 一切行为都因内因和外因而变化无常。 |
诸行皆苦 | 人生烦恼不断,希望的东西得不到是苦,得到了但不能长久保留也是苦。 |
诸行无我 | 任何事并不由我所决定,而是由因缘所决定。 |
涅槃永寂 | 只有涅槃之后才能得到常乐我净四德。 |
如果能够证得四法印,那么说得到了“常乐我净”四德,反之,世俗之人则有四种颠倒。
四颠倒 | |
无常执常 | 以规律为常。 |
诸苦执乐 | 以名利享受为乐。 |
不净执净 | 烦恼没有消除却以为无烦恼。 |
无我执我 | 误认自己的身体为“我”。 |
“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明心见性、开悟的智慧,对空性完全认识的那种智慧,符合四法印的那种智慧。菩萨达到了这样的智慧,就已经解脱了一切烦恼,所以说“心无挂碍”,已经达到了“无我”的程度。既然已经“无我”了,自然也就“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要想达到菩萨的这种境界,就要做到“无我”,这就是空,是《心经》的核心思想。有了这个空、这个“无我”,才能常、乐、我、净。
所谓“常”就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名利,以众生心为心,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谓“乐”,就是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乐才是真的乐。
所谓“我”就是自己的心放在众生的利益之上,这才是永恒的,不会失去。因为有众生在回报你的德。
所谓“净”就是没有自己的得失,也就没有烦恼,因此心境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