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楞伽经》序唐武则天制 | |
卷第一 |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
卷第二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 |
卷第三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 |
卷第四 | 无常品第三之一 | |
卷第五 | 无常品第三之二 | 现证品第四 |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 | 刹那品第六 | |
卷第六 | 变化品第七 | 断食肉品第八 |
陀罗尼品第九 | 偈颂品第十之一 | |
卷第七 | 偈颂品第十之二 |
总序 | 编序 |
题解 |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 无常品第三之一 |
无常品第三之余 | 现证品第四 |
如来无常品第五 | 刹那品第六 |
变化品第七 | 断食肉品第八 |
陀罗尼品第九 | 偈颂品第十之一 |
源流 | 解说 |
附录 楞伽经·序 |
南怀瑾:《楞伽大义今释》 |
现奉献给读者的这部《大乘入楞伽经》(或称《楞伽经》),是唐译本,译者署名是实叉难陀。实际上,西域僧人弥陀山、大福先寺僧人复礼等对此经之翻译用力颇勤,据有关资料记载,实叉难陀刚译出此经之初稿後,未来得及再作审校对勘,就奉敕回西域了,後由「尤善《楞伽》」之西域僧人弥陀山「奉敕共翻经沙门复礼、法藏等,再更勘译」(同上)。由於此译本几经校勘,加之采用以梵本对照前两个译本的方法,因此,义理方面较前二本更准确、完备,文字之表述也更加通畅、流利,受到佛教界的一致肯定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