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漫说上下三千年 | |
01、夏商周的教育学制 | 02、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 |
03、秦汉时代的学官与学术 | 04、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与学阀 |
05、北朝的文化与教育 | 06、隋唐开科取士的考试制度 |
07、唐宋时代考试策论 | 08、唐宋五代到两宋 |
09、两宋的守文弱主 | 10、宋代的书院 |
11、宋代理学家们开了孔家店 | 12、两宋的儒林和文学 |
13、明清的四书和八股文 | 14、明清理学的道德禁锢 |
15、明清文化的演变 | 16、文艺复兴时的明朝 |
17、清代文化教育的剧变 | |
第二章、新旧文化交替的代沟 | |
01、民初三十年的文化教育 | 02、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 |
03、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形势和人文 | a、一一万众一心团结难 |
b、一一大计持平筹策难 | c、一一人文荟萃的川蜀 |
第一堂 | |
01、开场白 | 02、千字文的学问 |
03、立德、立功、立言 | 04、家教与母教 |
05、教育先要知性情 | 06、先天禀赋、后天影响 |
第二堂 | |
01、教育要注重文学 | 02、化民成俗的师道 |
03、什么是意、志、精、神 | |
第三堂 | |
01、办教育的人们 | 02、教育以变化气质为目的 |
03、师才难得 | 04、旧教育的教法 |
第一堂 | |
01、乱世出圣人 | 02、十六字心法 |
03、孔子一生的修养 | 04、大学提出的方法 |
第二堂 | |
01、社会文化变乱的时代 | 02、让孩子能自立 |
03、洒扫应对的生活教育 | 04、学佛应以佛为师 |
第一天 | |
01、请注意两本书 | 02、三纲--明德、亲民、至善 |
03、八目--八个方向 | 04、格物、知、定 |
第二天 | |
01、生死问题 | 02、认清名称含义 |
03、谁能掌握自己的生死 | 04、修行初步--诚意、正心、知止 |
05、保持文化的女性 | 06、家庭教育的重要 |
07、达摩与格物之道 | |
第三天 | |
01、生于忧患的我们,生于安乐的你们 | 02、打坐念佛为什么 |
03、有意语、无意语 | 04、富兰克林十三条 |
05、咒语 | 06、打坐切忌 |
第一堂 | |
01、适才适性、人贵自立 | 02、聪明难、糊涂亦难 |
03、平安是福 | |
第二堂 | |
01、办教育要牺牲自己 | 02、孩子自有选择 |
03、真正的教育精神 | |
第三堂 | |
01、古代考试制度 | 02、现代学店式的教育 |
03、结合新旧教育的实验 | 04、己立立人、自利利他 |
第一讲 | |
01、人生以什么为目的 | 02、学者效也 |
03、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 04、古代教育的目标 |
05、教育是人性的问题 | 06、罚或不罚、打与不打 |
第二讲 | |
01、再谈人性问题 | 02、再说性善性恶 |
03、人之大欲何处来 | 04、讲七情 |
01、"学成文武艺"的目的 | 02、教育无用论 |
03、实验学校的宗旨 | 04、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
05、一个孩子的来信 | 06、注意腰的力量 |
01、师儒之道的由来 | 02、师儒之道的分歧与衍变 |
03、秦汉阶段 | 04、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
05、宋明理学的兴起 | 06、明清时期的儒林 |
第一堂 | |
01、开场白 | 02、百年的人与事 |
03、龚定盒的预言 | 04、戴鸿慈的资料,蒋梦麟的说法 |
05、西学为体的百年 | 06、西方的毒害 |
第二堂 | |
01、认知科学与唯识 | 02、想是想、思是思 |
03、三世与因缘 | 04、意识、健康梦境 |
05、第六意识的复杂作用 | 06、性理与理性 |
第三堂 | |
01、中国文化与生命科学 | 02、静坐修养、端容正坐 |
03、修定的三个方法 | 04、听呼吸的方法 |
05、观心法门、三际托空 | 06、解疑释惑 |
01、炎黄子孙的起源 | 02、尧舜禹的公天下 |
03、夏朝开始的家天下 | 04、观今宜鉴古 |
05、治史要通才 | 06、六经皆史 |
07、孔子着春秋 | 08、春秋的内涵 |
09、司马迁着史记 | 10、读历史的眼睛 |
11、史记列传的深义 | 12、历史不是“载之空言” |
13、四首诗说项羽 |
第一堂 | |
01、人类文化的心性问题 | 02、人性是善是恶 |
03、中外各家的观点 | 04、知行的问题 |
05、王阳明四句教 | 06、四句教的矛盾 |
第二堂 | |
01、佛家的说法 | 02、禅宗六祖 |
03、两首偈子 |
第一堂 | |
01、佛教、佛学、佛法 | 01、佛的出身、佛的疑惑 |
01、佛的苦修与悟道 | 01、佛学中的宇宙观 |
01、佛学怎么看生命 | 01、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
第二堂 | |
01、贪、瞋、痴、慢、疑、恶见 | |
02、十善业道 | 03、答问解疑 |
01、特异功能不特异 | 02、是神通,还是神经 |
03、神通无用、价值有限 | 04、神通扭不过大势至 |
01、引言 | 02、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
03、在黑暗的光明中 | 04、照明三昧——生命的功能 |
05、对话与答问 | 06、补充资料: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
第一堂 | |
01、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 | 02、什么是中国文化 |
03、出国看门道 | 04、要对商业反思 |
05、正确理解“重农轻商” | |
第二堂 | |
01、居安思危了么 | 02、中国的传统美德遗失了 |
03、自我管理与管理人事 | 04、财富的用途 |
第一讲 | |
01、失心疯的社会 | 02、学习文化、注意文学 |
03、韦应物的诗 | 04、刘克庄的词 |
05、谈性情 | |
第二讲 | |
01、文化的重要性 | 02、谈思想 |
03、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 |
第三讲 | |
01、初学静坐的要点 | 02、不要怕思想情绪 |
03、修养仍须配合文学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是南怀瑾先生讲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教育、生活以及与政治、经济交互影响所产生的演变的历史书籍。南先生在书中阐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发展历程、人生目标、家教、师道等方面。这本书将文化之根本——杂家、阴阳家和道家之学——与儒家或孔孟之教进行对比,强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南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大师和国学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深刻的体认和体认。
如需请购此书,请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