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巨著。作者刘勰。书大约成于南齐末年。现存最早版本为敦煌唐人草书残卷本。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内容。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一是针对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文风,一是纠正和补充魏晋以来一些文学批评著作的缺点和不足。总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原道”和“宗经”两个最基本的主张,表现了作者的儒家文艺观。在文体论中,用“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项为纲领,论述了各种文体的起源、演变、特征及写作要求。
刘勰(约466—约520),南朝梁人,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寄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自幼家贫,但勤奋好学。曾随佛教徒僧祐在定林寺,协助整理佛经十余年,后期开始写《文心雕龙》。年近四十才入朝为官,担任过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后辞官出家为僧,不久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