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 之什 |
161 鹿鸣 | 162 四牡 | 163 皇皇者华 |
164 棠棣 | 165 伐木 | 166 天保 | |
167 采薇 | 168 出车 | 169 杕杜 | |
170 鱼丽 | |||
南有 嘉鱼 之什 |
171 南有嘉鱼 | 172 南山有台 | 173 蓼萧 |
174 湛露 | 175 彤弓 | 176 菁菁者莪 | |
177 六月 | 178 采芑 | 179 车攻 | |
180 吉日 | |||
鸿雁 之什 |
181 鸿雁 | 182 庭燎 | 183 沔水 |
184 鹤鸣 | 185 祈父 | 186 白驹 | |
187 黄鸟 | 188 我行其野 | 189 斯干 | |
190 无羊 | |||
节 南山 之什 |
191 节南山 | 192 正月 | 193 十月之交 |
194 雨无正 | 195 小旻 | 196 小宛 | |
197 小弁 | 198 巧言 | 199 何人斯 | |
200 巷伯 | |||
谷风 之什 |
201 谷风 | 202 蓼莪 | 203 大东 |
204 四月 | 205 北山 | 206 无将大车 | |
207 小明 | 208 鼓钟 | 209 楚茨 | |
210 信南山 | |||
甫田 之什 |
211 甫田 | 212 大田 | 213 瞻彼洛矣 |
214 裳裳者华 | 215 桑扈 | 216 鸳鸯 | |
217 頍弁 | 218 车临 | 219 青蝇 | |
220 宾之初筵 | |||
鱼藻 之什 |
221 鱼藻 | 222 采菽 | 223 角弓 |
224 菀柳 | 225 都人士 | 226 采绿 | |
227 黍苗 | 228 隰桑 | 229 白华 | |
230 绵蛮 | |||
瓠叶 之什 |
231 瓠叶 | 232 渐渐之石 | 233 苕之华 |
234 何草不黄 | 南陔(缺) | 白华(缺) | |
华黍(缺) | 由庚(缺) | 崇丘(缺) | |
由仪(缺) |
文王 之什 |
235 文王 | 236 大明 | 237 绵 |
238 棫樸 | 239 旱麓 | 240 思齐 | |
241 皇矣 | 242 灵台 | 243 下武 | |
244 文王有声 | |||
生民 之什 |
245 生民 | 246 行葦 | 247 既醉鍭 |
248 鳧鹥 | 249 假乐 | 250 公刘 | |
251 泂酌 | 252 卷阿 | 253 民勞 | |
254 板 | |||
荡 之 什 |
255 荡 | 256 抑 | 257 桑柔 |
258 云汉 | 259 崧高 | 260 烝民 | |
261 韓奕 | 262 江汉 | 263 常武 | |
264 瞻卬 | 265 召旻 |
无注释《诗经》全文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